基孔肯雅热无人体传播迹象,公众无需恐慌
关于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途径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,针对这一情况,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(以下简称“中疾控”)近日发布权威消息,明确指出基孔肯雅热病毒无人体传播迹象,公众无需恐慌。
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,该病毒感染后,患者会出现发热、关节疼痛、皮疹等症状,多数患者症状轻微,可自愈,由于病毒传播速度快,防控难度大,基孔肯雅热一直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关注的重点。
有媒体报道称基孔肯雅热病毒可能存在人体传播的迹象,引发了公众的担忧,对此,中疾控高度重视,立即组织专家对相关报道进行核实,经过深入研究,中疾控明确指出,基孔肯雅热病毒无人体传播迹象,公众无需恐慌。
据了解,基孔肯雅热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,目前已知的传播途径包括:
伊蚊叮咬:基孔肯雅热病毒主要存在于伊蚊体内,当伊蚊叮咬感染了基孔肯雅热病毒的人或动物时,病毒会进入伊蚊体内繁殖,并通过再次叮咬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或动物。
输血传播:极少数情况下,基孔肯雅热病毒可能通过输血传播。
母婴传播:孕妇感染基孔肯雅热病毒后,病毒可能通过胎盘传给胎儿。
截至目前,全球范围内尚未发现基孔肯雅热病毒存在人体传播的迹象,中疾控专家表示,基孔肯雅热病毒无人体传播迹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:
基孔肯肯雅热病毒对人体的亲和力较低,病毒在人体内的繁殖能力较弱。
基孔肯雅热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较短,患者感染后很快会出现症状,有利于病毒的发现和防控。
基孔肯雅热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,传播途径相对明确,有利于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控。
针对基孔肯雅热的防控,中疾控专家提醒公众:
提高防蚊意识,做好防蚊措施,如安装纱窗、使用蚊帐、喷洒杀虫剂等。
清除伊蚊孳生地,如积水、废弃容器等,减少伊蚊的繁殖。
出现发热、关节疼痛、皮疹等症状时,应及时就医,避免误诊和延误治疗。
加强国际合作,共同应对基孔肯雅热的全球传播。
中疾控的权威发布为公众吃下了“定心丸”,基孔肯雅热病毒无人体传播迹象,公众无需恐慌,防控基孔肯雅热仍需全社会共同努力,加强防蚊、清蚊孳生地等措施,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。